查看原文
其他

国奖研究生风采展示 | (二)

新媒体部 暨南研究生 2023-03-26





揭秘暨南国奖研究生

走进研究生的“天花板”们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国奖研究生

获得者:潘爽、林梦婷同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一起感受暨南风采!!




经济学院—潘爽




潘爽,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公司金融与投资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叶德珠教授。在校期间曾担任经济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年级长、2019级金融学系博士研究生班长、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阶段)、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博士阶段);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阶段)、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硕士阶段)、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硕士阶段)、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奖项。研究生期间在《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财贸经济》《经济学家》《财政研究》等SSCI以及CSSCI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十余次。


幸识伯乐 孜孜追求

“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初入暨南园,从物联网工程专业跨考到金融专业的他,经济学学术功底几乎为零,倍感压力与迷茫。

“从引言的写作,到实证框架的设计,再到审稿意见的回复,所有我经历的学术上的困难都是导师陪着我度过,有时候甚至晚上一两点都在陪我讨论论文修改。虽然在学术上他是严谨的,但讨论问题的形式却并不死板,我们会一起在操场、在图书馆门口、在咖啡馆、在办公室等各种场合讨论学术,甚至边走路边讨论,让我受益匪浅。”在导师的悉心指引下,潘爽逐渐摆脱了刚入学时的迷茫无措,开始体会到金融专业的学习乐趣。最终明确了自我定位,立志深造读博,上下求索。

疫情暴发初期,形势尚不明朗。而需要实地调研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导师便鼓励他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暑期留校时,师母会准备各种美食,热情邀他一同家宴,聊以慰藉他的思乡之情。“导师和师母对我的关怀是我求学路上最温暖的存在。” 每每念此,潘爽心中满是感激。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既已目标明晰,便只顾风雨兼程。”研一期间,潘爽远赴北京学习STATA软件,深入钻研计量经济学,最终撰写并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潘爽戒骄戒躁,坚定读博初心。每当晨光熹微,便早起洗漱,力争成为最早的“图书馆打卡人”,激情满满地开始学习。繁星高挂,方才在闭馆音乐中,结束一整天的学习。最终,他得以顺利开启博士生涯,细品苦根上长出的“学问甜果”,告诫“一分辛劳一分才”的真挚良训。

而谈及入学至今的不如意,潘爽也毫不回避,笑称“条路自己拣,扑街唔好喊”。第一次投稿时,他连遭五个刊物拒绝,不由顿感失落。但他立即走出低沉,转变心态,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重写,而后终于成功发表。他坚信,纵使前路高山险阻,也会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谈及学习的诀窍,他认为首先应有的放矢,高效学习,与同辈交流,请导师解惑,做好学习规划,明确研究生期间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其次,开卷有益。既要熟读深思经典著作,也要紧跟学术前沿,阅读顶级期刊最新的高质量文章,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而后辅之以合适的科研工具,奠定好技术基础。例如使用各种软件,学习编程、数学等。此外,应多尝试写学术论文,选择合适的量化研究方法,不断以输出带动高质量输入。


初心如磐 履践致远

博士阶段的学术研究通常枯燥而乏味,学业压力也较以往倍增。何以解压?潘爽有其秘诀,那便是 “ work hard,  play hard ”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喜欢约上三五好友,或登高望远,强身健体,遍历南粤风光;或美食小聚,走进生活,细品羊城百味。在暨南园的这五年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他低落之时予以鼓舞,压抑之时予以释放,是对单调的学习生涯最温暖的注脚。

临近毕业, 潘爽时常怀念、感恩自己的过去。“我的父母都是朴素的农民,所以我常常称自己为‘农二代’,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寒门”。因为父母将他们的全部都给与了我,使我的肉体是健硕的,使我的思想是健康的,使我的精神是饱满的。”

“开路靠前人,引路靠贵人,走路靠个人” 。未来,潘爽希望能够成为像导师一样博学且有爱的人,继续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为社会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哪怕前路道阻且长,他也将初心不变,一往无前。正如崖壁上的竹,任星辰运转、岁月更换,始终砥砺顽强,苍翠挺拔。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梦婷



林梦婷,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生物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一篇,第二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一篇。获得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2021年瑞沃德基础医学明德奖学金。在校期间获得二等奖学金两次,一等奖学金一次。


光环的背后是坚持

成功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一切的成就皆来之不易。“在研究生期间,常常会觉得,对于实验,自己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总得不到理想的数据和结果。所以我也常会沮丧失落甚至对科研道路失去信心。”林梦婷谈到了大多数研究生的心声,她认为在研究生期间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成功的背后少有孤军奋斗,大多离不开他人的支持。科研之路上导师就像领路人,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前行。林梦婷的导师刘忠老师亦是如此。自入学以来,刘忠老师给予她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在科研学习方面,总是引导她深入学习,拓宽思路。同时,还有共同在科研之路上作伴前行的师兄师姐,听取文献汇报的符良舜师兄,带她参与课题、指导论文撰写和投稿经验的吴朝希师兄,为其实验提供指导的仇红红师姐,以及其他为之提供帮助的同学和师弟师妹。


科研是全身心投入

对于生物医药专业的林梦婷来说,实验是科研中的家常便饭。大多时候,她都是过着实验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日积月累的背后,更是蕴含着科研人亟待待放的理想,彰显着科研人的求知精神。

“从消化30皿肿瘤细胞,到皮下注射接种到50只小鼠身上都是我一个人操作,全程结束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右手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尤其是大拇指由于长时间做摁压动作,实验结束后稍微弯曲就会很酸痛。”不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实验种瘤最终成功,也证明了自己的坚持有所回报。

自律是到达成功彼岸的风帆,是不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动力。一心沉浸于实验室的林梦婷将自律融入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科研提前做好规划。每周日她会做好下一周的实验安排计划,每天晚上对一天的实验进行总结,并对第二天的实验提前做好准备。身为研究生的她意识到,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所以更要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和调节


林梦婷介绍到生物医药专业是近几年来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专业,国家和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发展。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林梦婷建议学弟学妹们多阅读本专业的权威著作。多阅读相关的硕博毕业论文,尤其是前言部分,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有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阅读英文文献,锻炼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要尽早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学习,达到多看多做多想。

林梦婷有自己的调节方式。比如当一段实验结束后,会看综艺,和课题组的同学一起打羽毛球,或者约朋友一起吃饭唱歌。当实验失败烦闷的时候会去跑步。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不能够把压力埋在心里面,这样反而对身体或心理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摆正心态,能够把压力转变成动力,多给自己一些自我鼓励。


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接近尾声,除了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林梦婷还希望能够顺利通过华工的博士复试,在今年9月可以顺利入学,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此外,随着实验减少,也将多抽时间看望家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在林梦婷的寄语中,希望学弟学妹们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快乐生活!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传递下,暨大学子永葆活力和拼搏奋斗的精神!




下一期将为大家带来

体育学院 周博洋

文 学 院 李晓明

国奖同学风采展示~


感受暨南风采

争做优秀暨南研究生

我们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

“我为同学办实事” | 亲爱的陌生人

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我为同学办实事”|向前跑,暨大学子!

图片 | 潘爽 林梦婷

文字 | 刘家璇 马莉

排版 | 蒋哲 张卓彤

责编 | 张芳泽惠 张泽坤

初审 | 杨春雨

复审 | 张李莉 周楠楠 

终审 | 史学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